作曲/作詞/文案:葉裏
編曲/和聲編寫/混音/母帶:mading
演唱:葉里、安九
和聲:葉里、安九、mading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案:
公元前551年,孔子誕生。
雖生於亂世,卻心懷大誌。
治國無望,遂以治人為先。
他倡導仁義禮智,主張為政以德。
周遊列國數年,門下弟子無數,開創了儒學、易學,終被譽為“天之木鐸”。而他的思想,也對中國,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。
正所謂:
踏千山忘我,
行四方廢寢,
學以治,暢國運,
直道而行。
謂大同,天下平,
天縱之聖,唯孔子矣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子之於尼山,鶴鳴九淵,唳唳其聲,名聞於天。
誌學揚其芳,若蘭之香,欲作山石,無玉而惘。
士必弘毅,任而重,道而遠。
人之於國,治先。
以德興邦,仁愛為尚。
憤而啟,方成器,克己復禮。
踏行千山,以日以年。
學以治,教為先,與公弗變,
謂大同,天下安。
絕世而獨立,路漫漫兮,遊歷八方,死而後已。
文王終難遇,木鐸之心,但求朗朗,清芳奕奕。
直道而行,倡禮智,彰仁義
百家拱之,已矣。
以德興邦,仁愛為尚。
憤而啟,方成器,克己復禮。
踏行千山,以日以年。
學以治,教為先,與公弗變,
謂大同,天下安。
註釋:
1、【欲作山石,無玉而惘】山石:代指孔子;惘:惘然,悵然,失意不得誌。取自語出《詩經.小雅.鶴鳴》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意指別的山上的石頭,能夠用來琢磨玉器,用來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。此句主要指孔子逃亡齊國時,曾一心從政,想走仕途之路,其政治見解獨到,雖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,卻受到了齊國大夫的加害,只得逃回魯國。
2、【人之於國,治先】:人和國家相比,治人要先於治國。
3、【與公弗變,謂大同,天下安】意為:天下歸一,天下大同是“仁”的最終歸途。“大同”是孔子的理想,他認為“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”,中華民族應該親如一家,情同手足。取自《禮記·禮運》大同章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;男有分,女有歸,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,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,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 ”
4、【文王終難遇,木鐸之心,但求朗朗,清芳奕奕。】木鐸:“鐸”大約起源於夏商,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。以木為舌者稱為木鐸,因為孔子長年從事教育,此後“木鐸”就成了教師的別名。“木鐸”取自《論語·八佾第三》說:“天下之無道也久矣,天將以夫子為木鐸”。本句意指:雖然孔子終難遇到像文王那樣的賢君得以施展其宏偉的政治抱負,但他品質高尚,為人朗朗,獨到深刻的見解以及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,足以讓後人稱贊和仰望。
5、【憤而啟】、【士必弘毅】、【克己復禮】、【直道而行】均取自《論語》。
【本視頻所用音樂、圖片及文字素材均取自互聯網並用於古風音樂文化的傳播,若侵犯您的權益請來函告知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