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 Sliding loi bai hat Search

Video 大愛新聞_有機生態島_台灣農業生命力 綠色永續無毒害

Ca sỹ: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

7,200 Lượt xem

Mô Tả

糧食、能源及環保是二十一世紀全球最重要的議題,其中在糧食方面,全球化農業貿易為了增加產能大量使用化肥與農藥增加收成,國際農產往來也造成環境上的負面衝擊,因此近幾年,許多國家紛紛興起在地化與有機化的農業運動,稱為公民農業。


以農立國的台灣,農業不僅走向精緻化,更順應綠色生態潮流在農村裡悄悄吹起,無毒農業、無毒生態村讓台灣農地面貌開始脫胎換骨。農產發展與生態復育如何達到共榮共存取得平衡獲取更多價值,「New Formosa 有機生態島」,帶您深入台灣農村角落,看一群默默堅持生態復育,打造有機生態島的追夢者。


今天我們來到苗栗,苗栗苑裡地處大安溪下的沖積扇平原,世代務農的客家小鎮,曾經是魚蝦成群綠油水田的世外桃源,卻因貫行農業扼殺生態。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在地農家子民組成愛鄉志工隊,憑著追尋當年自然美景的夢,開始回歸阿嬤時代的自然農作法,六年時間,不僅增加農業產值,也帶來生態復育的成果,證明農業發展也能和生態共榮。


小黃鴨入水田,在剛剛插秧的綠田裡成群結隊,別看他們小巧可愛,他們還身兼啄草除蟲的大任務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清彰:「鴨子見綠就吃,雜草都會去吃它,甚至在牠匍匐過後,牠會將水打成混濁,水混濁有一個用意,它能夠遮蔽透光力,太陽的透光力,雜草生長速度比較慢,如果有害蟲的話,牠也會吃害蟲。」



想出阿嬤時代的鴨耕稻自然農作法,是這位腳踏車零件老闆李清彰。門外漢跳入農耕,剛開始也吃了不少苦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清彰:「這個鴨也會去把小秧苗破壞把它吃掉甚至把秧苗踩壞掉,這整整的時間跟鴨的大小,跟秧苗的成長時間都要做控制,所以後來我們會衍生自己再修正過的一套稻鴨庄工法。」



從錯誤中吸取經驗,土生土長的苑裡農家子弟,在家鄉經營事業有成,卻眼睜睜看見這片曾經最親近的自然印象,越來越模糊,回憶燃起李清彰兒時記趣的追尋夢。
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清彰:「這個地方就是我出生生長的地方,整個貫行農法的施行之後,整個場域環境全部都看不到任何生命任何生態。」
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清彰:「這些孔隙在水底下裡面,魚類毛蟹等種種這些就是靠著這孔隙裡面做棲息,第二池跟第三池是淨化池,它利用好幾種水生植物來這邊再做攔截淨化。」



水源淨化的巧思,成了生物復育池,取之當地砂石的石砌溝渠,也讓大地養息。生態鏈在農田裡共存共榮。農產量和品質大幅成長,也證明親和式農作法能與環境為善取得平衡。這位先驅者的身體力行,也引領各行各業投入生態農作的志工行列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總幹事 蕭明宏:「因為我們從小就接觸這個自然,當我們回頭來看的時候就會覺得說,我們再不關心的話可能會越來越惡化。」



原本做園藝的手,如今是打造生態農村的推手。蕭明宏的有志一同,也帶著另一半踏入有機生態的世界裡,每天記錄生物棲息的驚奇面貌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成員 林翠蓮:「放簍子、設陷阱,是因為有時候會去知道,從陷阱裡面知道水域裡面多了那些物種,有那些物種是在這裡已經繁殖成功了。」



喜悅來自於每一個復育成果,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的轉變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成員 林翠蓮:「本來是一隻腳跨進來,後來兩隻腳跨進來的時候,全身投入,本來就是要很用心對這塊土地,其實你用心之後,我是覺得說我們有用心生物牠一樣會回饋的。」
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 李清彰:「小時後那種情況,已經開始到七成八成了,那種現況,我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感覺到最驕傲的地方。」



生機盎然,從回憶裡帶到了現實,沖積扇平原下的農村脫胎換骨。有機生態從沃土中湧出,這群追夢人的用心與恆心,還要繼續編織台灣生態島的美夢。


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總幹事 蕭明宏:「當有一天不管多久,全台灣所有四萬公里的灌溉溝渠,都是裡面魚蝦成群,有很漂亮的樹有很漂亮的水草,有很漂亮的水鳥,我們整個台灣應該可以說是東方的瑞士。」


採訪撰稿 卓宛禎

攝影剪輯 黃寧浩

Video cùng người đăng